发布时间:2022-09-04 17:21:48 浏览:
继金融科技首个三年规划顺利收官后,2022年,人民银行正式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为金融科技未来四年的发展确定了目标和方向。毫无疑问,2022年对于金融科技行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
9月3日,在2022年服贸会现场,毕马威中国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携手发布《2022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合规与数据安全将成为金融科技行业核心竞争力。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疫情多点散发给经济带来影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受访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整体来看,金融科技行业未来发展信心指数平均值为82,与去年持平。分项来看,信心指数在60分以下的受访企业占比从3%上升到8%,60-79分的企业占比从32%上升到40%,80-100分的企业占比从65%下降到53%。从低分组(60分以下)受访企业占比上升以及高分组(80-100分)受访企业占比下降的态势可以看到,尽管行业信心指数总体保持高位水平,但一部分企业对行业发展的预期有所转弱,市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比于2021年,2022年信心指数低于80分的受访企业数量在增加。“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很多企业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受访企业里很多都是做B端业务的,即给传统金融机构提方案。这些金融机构本身的需求也因环境影响在萎缩。”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黄艾舟对记者表示,另一方面从退出的角度来看,退出的道路也越来越难。所以,从这两方面来看,企业的信心指数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金融科技还呈现出金融业整体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化,证券及资管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超四成企业已经或计划境外展业,主要布局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地区;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梗阻”,集中在担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风险;PE/VC仍是金融科技最大投资方,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投资持续上升;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人员储备“积厚成势”,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大数据、AI行业新闻、区块链、隐私计算应用深化,科技赋能综合化特征明显;行业标准化意识仍待进一步强化,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程度存在不足;近五成企业已探索算法伦理规范E星体育,仍有两成企业尚未开展伦理治理工作;数据治理人才缺口最突出,模型算法、数字化运营、架构设计人才难求等特点。
具体来看,包括拓市场、树品牌、钻技术、增实力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策略重点;能否平衡好数据融合应用和安全保护;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和ESG投资、养老金融是最受青睐的业务蓝海;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足鼎立”之势;持续开展监管沙盒和发展监管科技是平衡创新和风险的关键举措;金融数据治理重在破解数据融合应用能力不足和个人信息过度收集;金融科技赋能养老金融应从开发数字化产品和设备适老化改造发力;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融合创新的关键在于数据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是做好金融网络安全管理的“车之两轮”;元宇宙金融应用前景被看好,但企业实质布局不足,概念投机炒作氛围厚成掣肘。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及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钻技术,树品牌”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所认定的未来发展之路。技术创新已经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全链条,贯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场景。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持续赋E星体育能金融科技发展,物联网、AR/VR/MR、数字孪生等技术也将为金融业务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与金融结合,供应链金融E星体育、绿色金融和养老金融等有望成为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蓝海领域,发展空间无限。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合规与数据安全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报告》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迫切的前提下提出六大政策建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理念、流程以及业务等方面延伸和创新,最大程度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规避风险。《报告》建议,要打造更多符合国家政策方向、坚持惠民利企导向、具有真正推广价值的金融科技样板项目和模范机构,发挥其对全局性转型升级的头雁效应和带动作用。
此外,《报告》还指出,要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合作规范,按照“依法合规、权责对等、边界清晰、风险可控”的原则,区分合作类别加强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审慎监管,严格执行有关合作准入、出资比例、业务限额、资质认证、合作集中度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