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茶叶变茶“业”富了村民美了生态

发布时间:2024-04-18 02:14:10     浏览:

  阳春三月,茶树吐翠。走在赣鄱大地赣东北、赣中南等优势茶区,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从空中俯视,宛如大地指纹。身处其间,鼻息间尽是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和美景相映成衬的是三五成群的茶农,灵巧的指尖上下翻飞,一片又一片芽条轻轻落在斜挎在腰间的小竹篓里。

  江西茶,香天下。为了重振江西茶产业辉煌,江西出台配套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推进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打造江西茶叶龙头,引导市县茶企整合、创建茶产业联盟,促进茶旅融合。到今年,江西茶园总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茶叶总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总产值突破15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江西:茶叶变茶“业”富了村民美了生态(图1)

  3月11日,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芦溪乡平丰村的山场上,志愿者正协助当地抢抓时间采摘明前白茶。人民网 时雨摄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回暖,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绿,在庐山云雾茶的核心产区濂溪区,茶园全面进入开采期,今年首批“明前茶”即将上市。

  在濂溪区高垅乡的绿丰茶场内,前来采摘茶叶的茶农络绎不绝。进入采摘期后,该茶场每天可以采摘1000余公斤鲜叶,制作出200多公斤干茶。“在家门口茶园采茶,每天都有收入进账,一个采茶季下来,可带来几千元的增收。”附近村民杨绍英说。

  绿丰茶场茶叶种植面积2300多亩,年产优质干茶2万余公斤。茶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由于前期气温偏低,茶叶开采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生长周期延长,茶叶的品质将会好于往年。

  庐山云雾茶是江西传统名茶之一,去年,依托中国茶叶研究所选育国家级茶树品种,繁育“庐云”系列茶苗110万株,庐山云雾茶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

  “今年濂溪区计划继续推进茶园扩面升级,每年扩种500亩以上、同时提升茶叶品质,推动标准化加工设备升级改造,努力打造一批绿色生态示范茶园示范区。E星体育官方网站此外,还要做好庐山旅游与庐山云雾茶的结合文章,实现茶旅深度融合。”濂溪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西:茶叶变茶“业”富了村民美了生态(图2)

  早春时节,江西省新余市水北镇1000多亩茶园初露新绿,引来不少参观者。赵春亮摄

  视角转向赣南,春分前后,每天早上七点,海拔近千米的江西省会昌县永隆乡小寨村的佛云山茶园里就开始热闹起来。茶农们穿梭在茶树间,将刚吐露出来的嫩芽采入竹篓,一派忙碌的景象。

  “春茶的采摘期一般为半个月,今年的春茶产量大概在260斤,产值约25万元。”会昌县益健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庆荣介绍说,为了抢抓生产农时,合作社每天聘请30多名来自周边的村民采茶。

  永隆乡是会昌县一个偏远的小山乡,平均海拔500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生态优美。依托良好的生态,祖祖辈辈都种茶的钟庆荣在政府的扶持下,流转了100亩的荒山,发展起了茶叶产业。

  “刚开始种茶叶的时候,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通过外出学习讨教和不断实践改进,茶叶的品质也不断提升。”钟庆荣介绍说,目前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30多户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每年我都会来这里采茶,又有车包接送,一天有七八十元的工资,可以说是赚钱顾家两不误,挺好的!”村民吴财招熟练地采着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几年,当地还投入资金,开通了双向两车道的产业路。临近中午,工人们下班吃饭,钟庆荣便骑着摩托车将采摘好的茶叶送到山下的家中作坊进行加工,制成茶叶。

  “现在修通了公路,车子能直接上山,很方便,我们对茶叶产业的发展是充满了信心。”钟庆荣骑着摩托下山,一路上还哼着小曲。

  坐车约十来分钟便来到钟庆荣家,一走进门,一股浓浓的芳香扑鼻而来,制茶工人正忙着做手工茶。“因为海拔高,生态好,茶叶的品质也很好。”钟庆荣说,目前主打毛尖茶,主要销往广东、福建以及周边县城。

  高山茶飘香,美了生态,富了村民。近年来,会昌县永隆乡按照“以生态化理念发展产业,以产业化方式建设生态”的理念,着力将茶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康养产业。

  截至目前,该乡茶园面积达1210多亩,年产量达6000斤,实现综合产值520万元,受益群众2710人,茶叶已经成为永隆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推进永隆毛尖提质扩面,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整合茶企抱团发展,做强做优茶叶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会昌县永隆乡党委书记刘志福说。

  春分时节,小雨初霁,云蒸雾绕。蜿蜒的乡村公路通往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南屏村深处,层层叠叠的青翠茶园长势正旺,一垄垄修剪过的茶树整齐划一。

  茶产业是遂川县带贫效果好、辐射面广的传统扶贫产业,但产业发展过程中曾一度面临“小、散、杂、弱”等问题。

  “以前交通不便,村民种的茶卖不出去,大家种植积极性不高。好叶制不出好茶,好茶卖不出好价。”57岁的罗传森是南屏村蝶变的亲历者。

  罗传森说,南屏村位于罗霄山脉腹地,坡陡路滑,天气差时摩托车都不敢骑,村民只能靠着肩挑背驮运送农资和农产品,很不方便。

江西:茶叶变茶“业”富了村民美了生态(图3)

  要致富先修路。趁着脱贫攻坚的春风,曾作为深度贫困村的南屏村在政策扶持下冲破交通桎梏,通村路、入户路蛛网般连接家家户户,也重新唤起了村民的干事热情。

  “以前我只种了2亩茶,种多了怕难卖。现在路通了,商机也通了,我家种了20亩茶,靠茶产业一年能赚10多万元。”罗传森说,他还考了茶叶加工证和品茶员证,立志成为新型现代茶农,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和盈利能力。

  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村庄产业发展也面临新门槛。如何进一步激发产业潜力、提档升级,让“茶叶”变“茶业”更好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成为南屏村的新课题。

  在挂点帮扶部门民政部的推动和支持下,南屏村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建起了扶贫茶厂。据介绍,这条生产线按当地盛产的狗牯脑茶生产工艺“量身定制”,不仅自动化程度高,产出的茶品质还高。

  与此同时,遂川县还聘请了陈宗懋院士和刘仲华院士为狗牯脑茶首席科学家,并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就绿色防控等事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现在’家家产茶,户户冒烟’,村口就能闻到茶香。”南屏村村支书王甫桂说,当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了113名脱贫户增收。统一品牌“南屏福”狗牯脑茶成功地走出深山,飞向了千家万户,南屏茶厂单今年春茶销售额预估达150万元以上。

  “我们茶农只管种,村里的茶厂会上门收购,收购价比市场价还高一些,再也不用担心’卖难’问题了。”年近不惑的村民江祥英种了15亩茶叶,他说当地常组织茶叶种植和制作技能培训,他逐渐从“经验派”变成“技术派”,今年春茶销售额就超过3万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日新月异的汤湖镇不仅引来了返乡创业的村民,茶香还引来了八方游客。观光茶园、村级茶青交易市场、采茶的茶农,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月,都是小镇最热闹的时候,全镇年接待人次近5万人,仅汤湖温泉山庄年营业额就达500万元。

  近年来,遂川县充分发挥当地狗牯脑茶的品牌优势,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茶业。全县每年新增种茶面积约1万亩。通过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让农户持续获得股份红金、土地租金、劳务薪金等多重收益,成为茶叶种植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目前,该县农户参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的生动格局已经形成,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8.7万亩、年产量达9020吨,有近10万人从事茶业相关行业,户年均增收超过4000元。

  春分前后,在江西中南部的万安县高陂镇高陂村茶叶基地,当地茶农抢抓晴好天气茶园紧张地采茶,以保障市场供应。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如何推进产业兴旺,促进共同致富是摆在万安县高陂镇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以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该镇通过建立“基地+合作社+农户”机制,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油茶+茶叶”套种的林下经济,此外还发展了以金沙柚为主的10公里产业示范带,带动周边农户1600多户,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江西:茶叶变茶“业”富了村民美了生态(图4)

  三月,春茶吐绿。在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白茶基地,当地村民趁着晴好天气抢摘春茶上市销售,供应市场。周亚茂摄

  春分时节,翻山越岭来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浮梁县西湖乡桃墅村杨石组,登上一座当地人称作李子号的大山。

  极目远眺,只见巍巍群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俯瞰身前,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在山谷、山脊或山坳间涌动。置身其中,鼻息间尽是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

  原生态茶园里,茶农三五成群在茶垄间穿梭,他们灵巧的指尖与疯长的茶芽赛跑,随着手指上下翻飞,一片又一片芽条落在了斜挎在腰间的小竹篓,欢声笑语洒满了绿色茶园。

  “明前茶,贵如金。”浮梁县西湖乡美石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卫美说,因为品质好、产量低,明前茶自古就受人追捧。

  “春茶之好,贵在于至鲜至嫩。”汪卫美介绍说,她家茶园采摘的早春茶,大多都是芽头或着一芽一叶,“现在每天雇了十几个人采摘,一天也就采40来斤鲜叶,制作10斤干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李子号海拔600多米,山里至今还保持着原生态,只要一下雨,漫山遍野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

  汪卫美家世世代代都是茶农,家里现有600来亩茶园,祖传的老茶园就多达500余亩,大多都是在李子号的深山之中,“树龄长的有200多年,短的也有100多年,是正宗的槠叶种高山古茶树”。

  “我们坚持让茶树自然生长,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锄草,手工采摘、手工制茶,最大限度保持了茶叶’与生俱来’的品质。”汪卫美说。目前已有900多斤绿茶和10多万元红茶的订单,大多都是私人定制,让她遭遇了早春“幸福的烦恼”。

  汪卫美是土生土长的杨石人,2001年,汪卫美和哥哥远赴浙江打工。第二年,头脑活络的兄妹俩开始自己创业,在义乌从事卫浴批发生意。十二年的摸爬滚打,让兄妹俩遍尝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凭借着勤劳的双手,挣到了人生财富的“第一桶金”。

  “杨石虽然只有60多户人家,却有着5000多亩茶园,E星体育官方网站按理说日子会越来越好。”汪卫美说,可她每年回家过春节,发现村里都还是老样子,和外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让她痛心不已。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线年,汪卫美兄妹俩回乡创业,先后成立了浮梁县西湖乡美石茶叶专业合作社、浮梁县五河源油茶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0多亩的精制茶厂,并投资50多万元,对村里100多亩荒废的茶园进行了改造。

  经过兄妹俩坚持不懈的努力,西湖乡美石茶叶专业合作社去年跻身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拥有高山茶园1100多亩,五河源油茶发展有限公司也建起了2300多平方米的洁净加工厂房,带领更多的杨石父老乡亲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江西:茶叶变茶“业”富了村民美了生态(图5)

  日前,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西湖乡美石茶叶专业合作的工作人员在采摘“明前茶”。李开旺摄近年来,浮梁县坚持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主导产业来发展,茶叶总产量高达11500吨,茶叶产值7.8亿元,茶农人均涉茶收入从4574元增长到12580元,茶业综合产值更是高达18亿元。茶叶生产早已成为浮梁县6.2万茶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春风一笑绿山冈,喜见银芽处处芳。进入三月下旬,赣东北另外一个茶叶主产区婺源的春茶全面开采。

  在婺源县思口镇茶叶基地,数十位茶农腰挎茶篓,穿梭在茶树林里,双手娴熟地采摘鲜芽。思口镇赵家茶园基地负责人吴洪炜说:“我们今年的茶叶单芽的大概卖120元到150元,采的一芽一叶的茶叶卖在60左右,相比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左右。”

  目前,婺源全县有茶园面积2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超过7万,预计今年春茶产量超过2000吨。

  近年来,婺源县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婺源优势、特色、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来重点打造,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和措施,不断为茶产业发展“加码”。

  在加大政策扶持的同时,婺源县还积极为茶产业进行科技赋能。比如,江西正稀茗茶有限公司数字化茶叶加工厂,从茶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到最后的成品,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可控化生产,一天可产万斤干茶。

  “江西正稀茗茶有限公司实现了数字化生产以后,茶叶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品质非常稳定,有助于带动更多的茶农致富,助推婺源茶产业的发展。”正稀茗茶董事长黎建华说。

  茶叶搭台,旅游唱戏。婺源县还依托旅游优势,把“千年茶乡”概念深度融入到“中国最美乡村”大旅游品牌中,打造茶业旅游景点、茶研学游基地、制茶工业旅游点及茶主题民宿。

  “下一步,婺源将高位推动婺源茶品牌整体策划,重塑婺源绿茶品牌形象,同时进一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茶旅品牌新业态,将一些生态美丽的茶园串珠连线,充分开发茶旅游线路,助推婺源县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