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3 14:49:00 浏览:
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的中国气象局,每天有大量天气预报预警“产品”在这里“生产”,经过层层传送,进而为防汛工作部署、公众出行等提供参考。
正值汛期,封面新闻记者日前来到中国气象局,探访一线业务单位,了解天气预报预警如何产生以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背后的故事。
在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公布了一组数据,2021年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270期、台风预警119期、强对流天气预警116期等,共计623期。
每一份预警背后,都是复杂有序的流程。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主要职责包括制作全国和全球所需范围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产品(两周时效内),承担气象灾害预警及衍生灾害风险预警和影响预报等。
我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7万余个自动气象站、236部雷达和120余个探空站、7颗在轨运行的风云气象卫星,共同组成地空天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第一时间捕获天气动态,同时精准测得风移云动背后分钟级至秒级的精密数据。
将具象的天气现象抽象成气压、气温、风向等数据,对现代天气预报而言极其重要。百年来,气象学家将大气运动规律总结成一组方程式。如今,用超级计算机求取这些方程组的近似数值解,即数值预报。数值预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能够有效预报未来7天左右的天气变化E星体育,并以每10年延长1天有效期的速度进步。
不过,虽然数值模式能给出预报,但预报出的是天气系统的大致发展,比如台风的大致动向、大范围降雨将要发生等,台风具体路径如何、降雨量的多少等,是不可能完全预报准确的。这里就需要预报员将预报结论订正得尽可能贴近现实。
“数值预报是对未来的模拟,只是一种近似,不可能精确。如何把科技运用好,然后把它的局限尽量克服,是预报员的使命。”张涛说。
公众比较熟悉的气象预警,同样是在气象预报的基础上经过严谨的流程得来,即根据《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将研判得出的预报数值与预先通过研究设定好的预警级别标准临界值进行比较,合乎条件时,即启动发布相应类型与级别的气象预警。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面向交通E星体育、海洋、环境健康等领域提供气象服务。封面新闻记者滕晗 摄影
当预报预警“产品”从国家气象中心发出去后,气象部门的工作仍然没有结束,一方面,预报和预警需要随时更新;另一方面,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预警范围大、覆盖面广E星体育,主要基于天气现象对全国的影响,侧重提醒各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而具体到某个区县,仍需要县级气象部门根据本地具体天气情况,发布更有针对性的预警信号,作为基层部门应急联动、社会公众避灾自救的直接指导。
“有一句话,气象部门‘上管天’——太空的我们管,‘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就是从地面开始一直到太阳,气象部门实现了无缝隙的观测预报服务。”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预报台副主任郭建广说。
郭建广所在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观测太阳的“一举一动”,这是因为空间天气与太阳的联系最为紧密。随着空间技术发展,空间天气灾害也开始成为危害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的众多气象灾害之一,影响着航天、航空、通信、导航等领域。
太阳发出的能量除了光和热,还有一种能量叫“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来的带电粒子流,充盈着太阳系,地球浸泡在太阳风中,因此太阳上出现爆发活动,地球就有可能遭受太阳风暴的袭击,由于当前人类高技术的利用都与电磁现象有关,因此,太阳活动最重要的损害主要体现在高技术系统上。
“如果太阳风暴经过地球,就会形成地球空间暴,对地球产生影响,它也是影响卫星、威胁航天员安全、导致通信中断和影响导航与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郭建广说。
因此,对太阳进行必要监测,才能及时应对空间天气灾害。当前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正具有这个作用,“有这样的系统,相当于也像气象一样E星新闻,对未来进行预报。24小时不间断‘监视’太阳的‘一举一动’,分析过去7天、未来3天的太阳活动,进行中长期预报等。”郭建广介绍,这些预报预警信息,提醒航天、航空、通信、导航等部门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郭建广还特别强调,“空间天气现在与普通百姓生活越来越近,包括民航、未来的通讯等,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可能再过二三十年,公众可以进行太空飞行的时候,那时候一定是需要看空间天气预报的。”E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