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1-17 05:22:13     浏览: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法制建设更是如此。我国始终将法制建设,作为重要的现代化建设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民主法治、政治建设工作水平也会相应上升。法制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做好法制工作,能够有效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茶文化,从广义方面来讲,是指茶的物质生产、流通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种活动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其中包含了将茶作为重要载体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以及物态文化。茶文化产业,主要是指人们在和茶的接触当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或者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以及一些相关事业等。茶文化产业泛指了茶文化的相关服务和产品,在这些服务和产品之中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具有相关性的诸多行业。通常来说,只要是能够广泛反映茶文化特征的相关产业,都能够被称为茶文化产业。从茶文化产业的概念中,我们能够看出,茶文化产业是将文化意义作为重要基础的行业,具有茶文化标记的产品,都能够被称为是茶文化的相关产业。无论是较为传统的还是源于现代社会的,都是茶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将与茶有关的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再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就能够在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开发出较为新颖的茶文化产业,这是对传统进行继承的一个重要体现。

  茶文化蕴涵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之中,是在中国悠久灿烂文化中不断发展衍变的重要文化形式。茶始终是中国人民较为钟爱的事物,对于陶冶人的性情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传统,并将茶作为志趣高雅、品行高洁的重要象征之一。因而,茶文化的发展之中,包含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还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积极应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将茶文化中的一些象征意义填充到产业发展建设之中,从而,增强了茶文化产业的代表意味,也有效促进了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各项产业的发展都开始逐渐参与到转型的行列之中。茶文化产业,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中应运而生的,它的发展,与时代潮流相连接,又促进了时代社会的发展。茶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好的竞争实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获得发展,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的产业形态,必然要经历一些坎坷的阶段,茶文化产业也是如此。茶文化产业中的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需要更为严谨、更为有效的法律作为重要的保障手段。

茶文化相关知识十篇

  茶文化产业属于一种文化创意产业,这就决定了其必然要经历一些将设计、理念、心灵享受、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售卖的环节,这既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又是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茶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其提供一定的保障。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方面发展的重要保护手段。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茶文化产业是文化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知识产权也是随着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健全的。使用知识产权,能够有效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护措施,为促进茶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作用。茶文化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够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活动,从而为茶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茶文化产业在发展当中,传统文化产品中包含着一些茶器茶具的创新产品、茶室装潢创新、产品经营创新、产品工艺的创新以及茶艺表演方面的创新等。这些茶文化产业中的创新产品,都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

  知识产权法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法律规范,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产权归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知识产权法》主要是针对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其中还有知识产权的管理、行使、保护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升高,民法方面对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知识产权作为民法中的重要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法,能够广泛应对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普遍问题,茶文化产业虽然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但其中仍然具有众多产业形态的一般特点,通过对多种产业形态的研究,能够为茶文化产业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更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其中对于茶文化产业的规定也在相应地完善当中。想要通过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保护时,完全能够从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规定里面,找到对应的法律条文。

  传统文化的创新产品与一般的物质产品是有所差别的,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文化创新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特征。当今社会中,一些复制品层出不穷,对原创品的设计、创意等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侵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知识产权,就是这样一个专门性的法律规范,它对于保障人们的创新、创意具有重要意义。仿制技术越来越发达,一些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商家不惜窃取别人的创意成果,导致众多的仿制品在市场上流通,对社会市场的秩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如果放任这种行为继续下去的话,将会给社会经济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具有创新创意发展模式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效果,茶文化产业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具有现实的紧迫性。针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使用知识产权具有良好的效果。加强知识产权对于茶文化产业的保护,通过法律的手段明确文化产品的归属问题,从而对茶文化产业中各项产品进行一些排他性的人为设定工作。这样做,能够有效保护原创者的切身利益,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新事物和创新思维,起到良好的作用。知识产权能够起到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对于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良好效果。

  在应用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时,最为重要的是版权方面的保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著作权。著作权能够有效保护文化产品和一些文化创意思想内涵的表现形式。在使用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茶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对于著作权的应用程度较高。著作权能够保护文化的创新思想,针对茶文化产业中的新型产品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著作权采取的是自愿登记原则,对没有经过登记的原创作者人,很难进行保护,尤其是在复制、抄袭现象较多的现代社会中,茶文化产业中想要保护自身利益的原创作者,需要及时进行登记注册。对于那些能够带来众多经济效益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采取强制登记的方法。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有限的,而茶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传统性质较强的产业,具有时间限制的保护期限,难以保护所有的创意产品,所以,可以逐渐放宽期限的要求。在现行著作法的使用之下,可以对相关的茶文化产业进行多种的保护,针对一些文化特色较浓的创意,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尽快进行版权登记,能够及时明确权利主体,对于保证茶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商标权,是产业发展中常见的权利形式,对于茶文化产业来说,将商标权的保护作用进行有效发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对相关权利主体的保护效果。从事茶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要能够及时进行商标的注册工作,从而能够尽早获得商标权的保护。专利权,是知识产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茶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将专利权的保护作用,进行定期宣传和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权利主体对于专利权的保护意识。

  通过知识产权,能够有效保护茶文化产业中的相关权利主体,维护原创者的切身利益,从而有效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增进对于知识产权法的完善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从而能够更好保障一些新兴产业的利益,促进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毛牧然,乔磊,陈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8-23

  [2]宋春光,王舒.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视阈[J].学术交流,2013(11):192-194

  [4]田秋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18-19

  茶文化作为最具中国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集中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在茶文化发展的4700多年过程中,茶文化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建设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当代素质教育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在茶文化氛围中,学生文化修养、人文素养都会得到提升,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的。

  人们通过了解茶文化的内容,可以明白其中所具有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为了确保学习到完整的茶道、茶礼、茶俗,以及各种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内容,在保证宣讲茶文化课程的同时,尊崇茶文化中所表述的“和”与“敬”的概念。学生之间通过坦诚相待,来交换互相的想法,才能保证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二字所体现的“理、敬、清、融”的含义。学生可以融洽地处理互相之间的关系,尊敬彼此的想法、理清思路的同时,学习完整的茶文化知识。人类现代社会需要追求一种和谐的文化理念,为了确保人们之间可以更加团结,也为了保障可以促进社会更快的进步和发展,学校需要教授学生学习到完整的茶文化知识,以茶文化的思想进行交流,让彼此可以建立友谊。学生还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以茶文化为立国之本,在追求其中的儒家思想的同时,结合现代文化的特点,发展多样性茶文化精神。我国十分尊崇孔子的儒家思想,由于其中具有仁爱亲人的思想,十分值得现代人去学习,所以,众多高校在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当中,需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教育和学术理念,才能让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茶文化讲究相互之间互相尊重,这正与和谐校园文化相统一。学生在了解茶文化以后,可以利用其中的思想陶冶情操,并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就本质而言,茶文化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工作可以相互融合,保证以尊重人性规律和教育规律为基础,促使校园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以科学、民主、人文、开放为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在掌握人物、事情等要素之间关系的同时,通过正确的看待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性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完成茶文化知识学习工作。

  作为一种绿色健康饮品,茶水可以起到提神醒脑、降低血压以及调节身体各部分功能的功效,与国外的咖啡或者可乐等饮料不同,茶水不具有更多的刺激性,人们在饮用的同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依赖行为。同时与可乐相比,茶水具有低热量、低糖分的优势,因此,可以被广大青年所接受。由于人们追求一种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茶水成了现代年轻人更渴望饮用的一种饮品。通过大量的种植茶树,在可以有效地净化环境,固土防沙的同时,还能确保可以有稳定的收益,由此可见,茶树的种植不但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还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为建设绿色的生态环境,人们需要大量的种植茶树才能促进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同发展,也能保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茶农在种植的过程中,会附带一定的情感和智慧,这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文化,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茶文化知识理念的同时,需要表露出其中所蕴含的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统一生存的教学理念。为确保学校有更加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以及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校需要组织学生不断完善校园的生态环境,比如种植更多的绿色树木和植被,让校园更像是大自然一样,生机盎然,环境优美。学生以花、鸟、鱼、虫为伴,在绿树成荫的文件下学习,则能让学生的心情变得更加豁达开朗,也能够更全身心的投入到茶文化的学习课程当中。

  人在社会中生存,或多或少的会处理一些人际关系,这就需要一个人具有高度的智慧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才能促使在和谐社会中,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在学习了茶文化基础课程以后,能够用正确的态度以及大量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学生在了解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以客观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众多问题。茶文化可以促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尊重和有礼貌地进行交流,以和为贵才是正确的处事方法,以礼待人才能确保人与人之间建立更深厚、更持久的友谊。学生由于学习了茶文化知识,因此,做事情之前都会以照顾他人为基本的处事原则。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举行,让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茶中所具有的甘甜的香味与意境是相互统一的。茶文化追求一种和平的生活理念和积极友好的生活态度,为了确保人与人之间可以以茶文化为基础进行交流,形成和睦的交流氛围,才是学习茶文化知识的线人与内心相互和谐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精神的状态,为确保学生可以在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确保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总体来说,只有让学生明白和谐的理念,才能促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也才能让学生以健康乐观的学习心态,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并以积极的心态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教师需要不断肯定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习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制定张弛有度的决策力,有侧重点地传授学生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能够品尝出其中所具有的淡淡苦涩,这正与学生的学习压力相一致,只有能够承受茶味中所具有的一丝苦涩,才能有更加坚韧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完整且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学生注重应内外兼修,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品格与修养。学生学习了茶文化知识以后,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不同事物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估的同时,不会因为遇到重大的挫折情绪上产生波动,只有以平和的心态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茶文化的精神理念走进校园以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更多的沟通渠道,教师在鼓励学生学习茶文化课程的同时,可以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期间学习到更加细致的茶文化知识。

  中国茶文化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因此,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掌握全部的茶文化知识。教师在教授以茶文化为基础的课程的同时,又要让学生首先了解深厚的茶文化历史,才能确保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课程中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中的拜金现象和享乐现象日益严重,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为确保高校学生可以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并且不被这些客观因素所影响,教师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观念处理在社会中遇到的多种问题。茶文化讲究和谐的社会理念和积极的为人处事态度,学生了解茶文化以后,能够以茶文化的思想,建立平等共处的关系,让人与人之间打破隔阂,关爱互助的生活。以茶文化精神为理念,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高校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学校在完善各制度的同时,需要遵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为基础,维系校园秩序稳定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让学生有轻松、团结、美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更好沟通的同时,保证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第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理念,做到互尊、互重、平等的关系。建立和谐校园的基础,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完成教学任务的分配工作。教师首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个人情操,完善教学理念和知识水平的同时,热爱教育、关心同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需要不断的激发,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心态,才能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第三,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构建和谐优美的教学环境。学校以科学有序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校园布局为基础,才能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需要通过不断的绿化校园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校园,才能确保师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提升精神境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第四,学校需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人文知识为教学重点,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在语文、政治、历史、美术等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以确保学生学到更完整的人文理念,学校可以开展以人文为主题的讲座,让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形成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学校有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也为了保证茶文化可以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需要坚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的同时,牢固学生的人文思想,对学生更加关爱,才能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制度,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研究茶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以及文化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茶文化的渗透,以及和谐文化氛围的构建,能够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学生综合修养的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文化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1]居倪萍,周玲,侯艳等.弘扬茶为国饮构建和谐社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14.

  [2]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4(3):23-25.

  [3]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1):56-58.

  [4]姚晓燕,王建荣,罗晓莹等.茶文化展示新模式探索———以中国茶叶博物馆“嘉木苑”为例[J].茶叶,2014(4):34-36.

  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内涵,使其在当代仍然散发活力,与其他文化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茶文化以物质文化为支撑,代表着民族的信仰和观念,也展示出茶文化和茶思维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特色文化与语文文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面对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内在乏力,外在创新度不足的情况,引入我国特色茶文化,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创新变革,可提升学生好的人文底蕴,并实现自我意识的提升。而如何有效融合茶文化与语文知识,推动语文教学的全面优化,是新时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具有物质元素和文化精神的文化体系,而茶思维作为文化之上对个体有着价值引导力的内容,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不但需要对文化精髓进行传播,还需要借助茶思维来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发挥茶文化体系更为深刻的作用。从育人的角度来看,茶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茶思维蕴含积极进取的精神,茶文化有着物质层面的内涵,因为茶叶生产与农业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不断的发展中,汲取各类文化内涵,形成文化交融的形态。早在两千多年前,茶文化就融合当时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为茶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其中影响茶文化最多的就是“修身”这一理念,要求饮茶者在文化氛围中沉淀自我,注重自我的方式和提升,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二是茶思维蕴含中庸的价值追求,茶文化内涵中的“和”强调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应如同茶叶生长一般,学会尊重规律并顺从规律。强调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通过一言一行感染人并改变人,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保持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的稳定。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通过文学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并形成认知观念,为学生奠定认知世界的基础。针对这一目标实施的教学内容,大多以古文学和现代文学为主,其中古文学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表明茶文化与语文这类人文学科有着密切关联。以此为突破口,立足茶思维将更多茶相关的理念和文学理论,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增加语文人文底蕴,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增加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茶文化在长久的发展中,与艺术和其他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茶艺、茶经、茶诗、茶歌等,其中最具特色的诗词歌赋,可成为特色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全方位认知。而贴近学生生活的茶文化,更能够降低传统文化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借助书籍等载体开展阅读活动,可使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的历程。使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形成对文化的认同感,并逐渐生成文化自信,不但使我国本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得到传承和传播,还利于奠定茶文化重要的地位,促进茶文化以及茶思维的推广与发展。

  教育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语调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改变以往教学模式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的问题,使教学重心落实到思想引导和道德素质扩展上,凸显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文化知识,并能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茶文化经过几年的积淀和传承,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有着丰富的文学载体,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思想,并在发展中完成品质的传承。从茶文化发展的角度作出分析,茶文化与饮茶的行为和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各民族群众在饮茶中注入的精神力量,使茶文化形成特色的哲学体系。在人们饮茶和感受茶文化营造氛围时,能够展示出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茶叶自身所具有的保健功能,以及浓厚的文化气息,更是对饮茶者进行熏陶,增加自我管理和修身养性的意识,促进思想品质和素养的提升。例如借助茶相关的阅读材料,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以此为案例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了解哲学含义,激发茶文化的教育功能,全面优化中学生的素养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对文学等较高的审美观念和情趣,自觉负面和不良的文化,实现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习作为学生确立学业目标,形成较强文学基础的关键期,只有学生有着对学习正确的态度,并形成对我国文化的认知能力,才能提升我国青年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的建设提供后备力量。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使成长在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受着多元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思想观念的多元取向。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不认可,不但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播,还降低语文教学的成效。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并借助创新的方法和内容,减少学生学习的抵触感。利用特色茶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茶思维,了解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修身养性的必要性。在无形的渗透中,改变着学生对传统文化刻板的印象。使初中学生在思想发展的关键期,受到茶文化的浸润,激发内心的强大能力,并受到其影响,表现在语文学习中,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最具有希望的青年群体,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也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创新中,深入挖掘优秀茶思维教学素材,不仅有利于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实现语文教育教学整体创新,还可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营造浓厚茶思维教育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茶思维能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多途径深挖茶思维教学素材,围绕教学目标,重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创新。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题型时,缺乏对茶思维内容的融入,而导致整个语文教学计划中缺少相关内容的体现。所以,就需要围绕茶思维,重新修订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一些茶方面的教育内容。有助于促进茶思维与语文教育教学相融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帮助。首先,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时,可以单独将有关茶思维的历史名篇定为一章节,在其中编写一些关于茶的发展历史、诗歌、文章及发展历程。也可将茶思维相关内容打散编写进教材内的各个章节中,实现对茶思维的完全渗透,以保证对茶思维的培养更加持续,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其次,初中语文专业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广泛搜索有关茶思维的教学素材,整合语文教材内容,构建线上语文教育资源库,作为语文教材内容的拓展。以此来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支撑。此外,如果教材内容编写周期较长,那么语文教师也可通过自定义一些茶思维相关教材,在与内容相适配的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普及一些关于茶思维的知识与内容,对于促使学生形成更为立体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教育教学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有效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导其全身心投入到知识学习当中,有效集中课堂注意力,实现高质量学习与教学课堂。因此,茶思维下的初中语文专业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应以渗透茶思维为主,根据目前初中阶段学生个性特点、个体差异情况、发展需求等。秉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育人理念,建立在尊重学生课堂话语权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成效。首先,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趣味性与文化性,语文专业教师应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线课堂、情景创设、案例导入等先进教学模式。围绕茶思维渗透目标,对语文课堂教进行创新。对于营造浓厚茶思维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茶思维的学习与掌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语文专业教师可事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制作语文教学内容、茶思维内容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视频,时长为5~10分钟左右。之后在课堂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在一边直观地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相关知识,一边受茶思维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茶思维。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为学生表演一些功夫茶,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功夫茶全过程,并邀请学生上台学习表演与品茶。在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会更好的集中,对茶方面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并学习茶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茶思维,可通过将茶思维中的知行合一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首先,可通过将茶思维与初中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事先设定以“三个一”为核心的能力目标,即“一笔兼有文质的文章”“一口流畅的口语表达”“一种合乎情理的思维模式”。之后在积极组织开展以茶思维为主题的朗诵、辩论、演讲、模拟情景小舞台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尝试采取一种合乎情理、开放谦虚的思考形式,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育学生正确茶思维与三观的目的。其次,应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实践活动开展的连续性与层次性。在具体实践中,可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合理分配相应实践学习任务,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比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良好,可鼓励其撰写能够体现茶思维的小剧本、主办报刊等,发挥学生写作优势,突出学生闪光点;比较容易羞怯自卑、不善言辞,则可尽量鼓励其多参与一些与茶思维有关的演讲、朗诵及课本剧的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整体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可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设计不同实践学习活动,有利于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理念。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初中生,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演讲、朗诵、课本剧的活动,强调解除他们的心理束缚,增强学习自信心;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初中生,鼓励引导他们定期参与社会调研、热点分析、基地实践等活动,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到社会上、茶企业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知行合一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定期在学校内组织饮茶文化内容演讲为主题的竞赛或茶文化知识问卷比赛等活动,围绕学生日常所学理论知识设置相应学习问题与任务。有利于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茶思维的知行合一思想,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线促进语文诗词与茶思维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通过以茶思维为载体,加大对茶诗的学习,教授识茶、泡茶、品茶等技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品味茶汤的魅力。对于促使学生进一步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受茶文化的不断熏陶,逐渐形成良好茶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学坡《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征战,建溪春色占先魁”等等。此词详细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境和品茶的口感与体验,并将之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因此,在学习此首诗词时,需要教师先教导学生学会怎样采茶、制茶、点茶等专业识茶知识。之后在诗人品茶感受的引导下,亲自感受茶叶的滋味与口感,使学生形成一种仿佛品了甘露一般舒畅的感觉。其次,还可通过在校内建设茶艺室,带领学生亲自到茶艺室进行自主泡茶、品茶与点茶,细细品味茶的甘甜、有神,从而便能深刻体会孙东坡先生的真情实感,认识到孙东坡先生为何独爱饮茶的真正原因。最后,在通过将诗词与茶思维相结合,生成特色创新校本课程,实现流动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浓厚茶思维渗透氛围。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但要认识到学科素养的重要性,还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改变当前青年学生发展动力不足,学习被动的局面。然而,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学体制的影响,教师往往会过于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以及丰富教学资源的应用,使学生接触到人文知识过于片面,自身的素养和道德品质得不到发展。面对新的挑战和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主动转变观念,以茶文化为特色,将相关的文学知识带入到课堂中,并在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中,渗透茶思维和茶文化,增加语文的人文底蕴,丰富语文教学的层次感,有效带动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不但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激发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促进茶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也实现语文育人效果的显著提升。

  [1]马心忠.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249-255.

  [2]闫立兵.多媒体互动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张永琪.茶文化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福建茶叶,2021(04):198-199.

  [4]刘玉兰.基于茶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福建茶叶,2020(12):222-223.

  [5]李冬梅.妙笔生花花常在,灵动写作作不绝——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A].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期)[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2.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高校主要通过开设茶文化专业或相关课程来实现其教育与审美功能。这种传统的课程教学可以将茶文化知识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但这种停留于书本的教育方式只提升了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这仅仅是高校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项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长远的基础,高校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社团为载体,将茶文化知识融合于社团活动中,便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问题。目前就有不少高校将茶文化教育结合社团活动进行,使其服务于学生素质教育,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提升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

  茶文化社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社团,社团成员的招募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进行,在社团内部,社团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都处于同一地位,社团的组织者由社团成员民主推选,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协商,社团经费支出透明,在社团开展活动前,由组织者提出方案,全体成员讨论修订,民主表决,在活动过程中,也是全体社团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

  茶文化社团主要的活动有邀请茶文化专家、教师讲座,参观茶园,学习茶艺,走向社会进行茶艺表演及参与茶叶品牌营销活动。在茶艺学习的过程中,奉行帮带原则,优秀的茶艺师指导后学者,源源不断,输出合格的茶艺能手。在参与社会茶艺表演活动时,有的成员负责外联、有的负责茶具的运输、有的负责茶艺表演,形成完整的团队运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劳动,理解自己的工作在整个团队中的分量,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意识,为今后走向社会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社团是高职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近年来,高职教学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与加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的开展,无疑是这一方针的有力补充。茶文化社团面向全校招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均表示强烈的兴趣,志同道合的社团成员聚集于一起,相互学习、工作,正确的认识自我及欣赏他人,为了共同的兴趣努力工作的同时,其沟通、协作、组织的能力就得以形成。

  由于近年来茶文化在社会中颇受欢迎,社会的各项活动也会邀请社团参与。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茶学社,就多次参与“柳州市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茶艺技能竞赛”、“柳州市名优茶评比”等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多次接受行业企业邀请,参与品牌宣传、茶叶营销等活动。并代表学院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接触活动的组织、执行,并通过茶艺表演等增进自身的自信心。

  茶文化社团具有其它社团的共性,同样是学生施展理想、展现才华的场所,成员间具有很深的情感性,社团也多以兴趣相投和友谊为基础,虽然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使成员走在一起,但整个组织仍处于不断适应、不断重新组合当中,因此对社团的组织者有一定的要求,社团在进行新成员招募、E星体育官方网站茶文化知识的传授、各种外联工作及活动的策划、实施与评价上,均需形成规范的制度,并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学生参与活动时,在整个活动的框架下进行团队合作与分工,学生的组织决策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茶叶的健康知识逐步普及,社会上很多商务会谈、工作接洽都选择在茶楼,高职专业中一些要求与人交流密切的专业,诸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展旅游等,都要求对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专业的学生也会选择与自身能力要求提升相关的社团进行辅助学习。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茶学社的成员,主要以茶艺、酒店管理、会展服务、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的学生为主,在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通过听报告、讲座、选修相关课程、参加各种茶文化活动获取知识,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熟知各类茶的品质特点,掌握每种茶类的冲泡技巧;并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参观考察、行业品牌营销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反思自身技能,把握重点,调整学习方向,促使知识得到不断提高。

  当前社会是一个物质快速发展,信息多元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美学思想熏陶,在多元的美学意识中,如何保障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茶文化社团依托茶艺的有形之美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为学生审美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大学生对美学的深层次认知。

  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为茶艺,茶艺之美,在茶艺演绎、茶席设计、茶形之美、茶器之精上,并辅以插花及民乐,令人心旷神怡。古人“以茶雅心”,用以陶冶个人情操,茶道中的“廉、美、和、敬”,其中的“美”,即“真、善、美”的“美”。学生在茶文化社团活动中,经常组织茶艺活动,将真山真水名人真迹融为一体,精湛的茶艺技巧,平和的茶人精神与茶浑然一体,学生将感受茶文化的和谐之美,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高职学习期间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学生务实的同时,也会将一些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浸染到高职院校中,另外,学生在遇到学习不如意、生活紧迫、或从毕业的师兄师姐处得知就业难等问题时,如果不能理性的进行情绪疏导和调节,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情况在高职院校中时有出现,成了学校思想教育的重点之一。而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以茶为修习心性的载体,饮茶艺术包括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因素。“茶艺”重在泡茶的技术,偏向审美享受,而“茶道”则旨在通过茶艺展示的严谨与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修身养性。在社团活动中,专业教师对社团成员讲解茶人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向学生灌输茶文化的精髓,影响学生思想向乐观、积极方向发展。庄晚芳教授提出茶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成处事、敬爱为人”,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茶性温和,茶文化社团主张通过饮茶的平台来沟通彼此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谊。饮茶可清心,通过饮茶还可以达到洗涤内心浮躁的目的,不断的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动,以便更加清醒的看待自己,

  茶文化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宣传,参观茶园,认知茶树的生长,体会茶叶的生产制造,从而感知乐于奉献的茶人精神。茶树生长在深山野林,常采不枯,一经种植,其生命周期可达近百年,周而复始的为人贡献,给人带来清心、健康。茶人也是如此,在有限的生命轨迹中,他们不计功名,勇于吃苦,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健康产业奉献自的岁月。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需要走向生产的第一线,因此在学校期间,就要做好务实与吃苦耐劳的准备,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才能扎根生产一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自己,在推进工作的同时,让自己获得职业生涯的成长。

  社团以茶文化传承为途径,除了上述作用外,还能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茶文化包含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4个层次,物态文化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茶产品,是有形的文化状态;制度文化则是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它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经济状态紧密联系;行为文化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包括礼仪、沟通、谈判等;心态文化是指人们由茶而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民间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人文知识。

  在北京奥运会上,张艺谋导演在长长的中华画轴上,用我国四大文明之一的活体印刷术塑造了两个汉字,“和”、“茶”,其意义重大不言而喻。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融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茶禅一味”等朴素思想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茶道中蕴含着美学,伦理,文学、民乐等文化艺术元素。同时,通过饮茶又能达到净化自己心灵与消除彼此内心芥蒂的作用。由此可见,通过茶文化社团弘扬茶文化,可以增长知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自是非同小可,而以茶学社等茶文化社团为载体传授茶文化知识,更是有效地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1]赵乃璞,刘建.学生社团与素质建设[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3-64

  [2]孙豫峰,王江萍.试论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3):61―62

  1.1 促进传统优秀茶文化的传承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上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汲取了儒家、佛家以及道家的思想文化精粹,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其带有鲜明的中国色彩。随着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出现了崇洋的情结,热衷于西方的各种节日习俗,而对于本国传统的风土人情却漠不关心,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日渐凋零。而茶学专业与英语教育相结合则是拓宽了茶文化的弘扬之路,其本质是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到现代英语教学中。大学生通过现代英语这一方式接触茶文化茶学专业知识,透过另一种视角来了解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对比下,我们茶学专业知识的中国韵味会愈加鲜明,而大学生也会在潜意识中主动肩负起茶文化的传承使命,对茶学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式的消化吸收,从而促进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2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一种与外国非本土语言使用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大学生通过系统的英语教育储备了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茶学专业在渗透到英语教学课堂中时,其将能习得专业的茶文化英语表达术语,进一步完善其茶学专业知识系统库。一旦学生的茶学英语知识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其也就具备了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将本土的茶文化知识以英语形式介绍给外国人,知道如何以一种被其认可接受的方式呈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学内涵,也能将茶文化精神内涵带进到世界大舞台。同时,外国学生在进行英语课程学习时,也能通过茶学专业英语教育了解我们中国的茶文化,然后以英语为媒介对茶学专业进行系统化研究,从而逐步培养其与我们本土学生的交际能力。

  1.3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茶学专业这一元素被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育的文化意识内涵。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茶学专业知识而且也能接受专业的英语教育,对于其而言是一举两得之事。同时,学生在学习茶学英语专业知识时,其可以通过英语接触到不一样的茶学专业知识,触及到更多更广的茶文化内涵,也为此打开了其学习茶文化的新天地,从内心深处激发大学生对于我们中华茶文化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提高其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另外,我国茶学专业知识结构庞大复杂,其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并不是寥寥的几句英语就能表达阐释出来的,而是需要更多地道专业的英语来阐释其历史文化,这也成为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不竭动力。总而言之,茶学专业与英语教育相交融,不仅为学生打开了看世界的新视角,也唤醒了其对于英语与茶文化知识最原始的热爱之情。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单一茶学作为一种新元素被引入到英语专业中,其庞杂的知识结构体系难以与现代英语的教学方式完全融合,茶学术语被翻译为英语后其文化意蕴尽失。一方面,茶学专业的英语教师由于缺乏对茶学知识的深入研究,进而导致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的授课,完全按照课本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毫无逻辑体系。同时,对于专业的茶学书面用语,其也甚少提及,大多一带而过,不会以地道的英语阐释其深刻内涵。另一方面,茶学专业英语是传统与现代知识在交融中产生的一门多元化课程,而其却仍然深陷于旧有的教学模式泥沼中,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被及时应用,多媒体应用教学也被忽略,单一的教学方式湮没了茶学专业英语的魅力,学生在被动的接受中,愈发厌恶茶学英语。

  2.2 教材的选择适用不合理茶学专业英语教育的课本教材比较陈旧,其并不是专业的茶学专业英语课本,而是普通的英语课本,较少涉及茶学英语的内容,整个教材体系不成熟,缺乏配套性。部分高校对于茶学专业英语不分年级统一使用相同的教材,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性差异,进而导致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影响了茶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推动性发展。此外,由于教材内容过于迂腐,教师也不得不以此为指导进行教学,单调枯燥的课程内容,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湮没了茶学专业的人文属性之光。再次,有些高校所适用的教材是教师自己编纂的,专业知识的缺乏使教材不是过于浅显,就是太过晦涩,也抑制了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

  2.3 课程评价考核体系不科学高校茶学专业英语在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对于学生与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然而,其本质却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其对于学生的考核仍然是以传统的考试形式为主,通过闭卷答题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事实上,学生只需要在期末考试时进行突击性复习便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可该成绩并不代表其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能较好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茶学专业英语课程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则是以学生的分数情况为主,然后通过学生对教师进行打分,根据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以及其得分成绩检验其教学成果,片面化的课程体系评价不利于教师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只会使其专注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又步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沼深潭中。

  3.1 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茶学专业英语是茶学与英语两门课程结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型学科,其对于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茶学专业知识,也应具备相应的英语文化素养。首先,教师应该以茶学为切入点,对其基本知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并构建完善的茶学知识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茶学知识要点,全面提高其对于茶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度。其次,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与优秀教师交流相关的教学经验,以多媒体教学武装茶学英语,充分利用音乐、视频以及影音等方式,提高学生茶学英语的视听说综合能力。而后,教师也应该根据大纲要求,结合现阶段茶学英语课程的特点,提出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对其进行突破性创新。

  3.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接受茶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时,缺乏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茶学英语离自己很遥远,现实生活中难以接触,因而对其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学习动力也不足。另外,由于茶学专业英语中有大量的茶学专业术语,入门阶段难以理解,而且单调的教学与生涩的词汇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仅凭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应该着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强化其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与引导的方式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意识能动性,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茶学英语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体系,其教学内容应该是以当下前沿的专业知识点为基础而形成综合性教材。然而,大部分高校的茶学英语专业教材并不科学,其大多是以长篇幅、难语法以及句子结构复杂的文章作为教材内容,不合理的教材选用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对于茶学专业的热爱之情。因此,高校应该立足于茶学专业特点,对其教材内容进行理性优化,以难易适中的课程提高学生对于茶学英语的喜爱。同时,高校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程度分阶段地适用教材,以初级、中级与高级教材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层层分进式适用。对于不同专业不同性质的学生,所适用的教材也不同,必修课专业应该是以深入学习为目标而择取教材,选修课专业则是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而选择教材。总之,应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适用不同的教材,从而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3.4 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新课改浪潮下的高校茶学英语专业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历史机遇,对其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对于学生的考核则实行多元化的开放性评价体系,以科学、全面、综合为指导,对其进行科学考核。将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考试成绩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且可以在传统纯笔试的基础上加入口语考试这一环节,考查学生的茶学英语应用能力,而这些只有通过平日的累积性学习才能习得,避免了临时抱佛脚可能比平日用功得分更高的尴尬。另外,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体系也亟待革新,唯分数论的考核指标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使其不得不被迫盯着学生成绩,而陷入应试教育的魔症中。所以,高校应该建立开放包容的茶学专业考核体系,尊崇素质教育理念,解放思想为教师提供一个宽广的平台,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考核评价体系。

  [1] 张换成.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6-167.

  [3] 邓威威,李大祥,夏业鲍,江昌俊.《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1-43.

  “茶艺基础”课程是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课程。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茶及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全面掌握各类茶的冲泡及服务知识、技能,掌握“茶艺师”职业岗位的相关知识,达到“茶艺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主动热情、认真周到、团结协作的服务精神,为学生就业及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着眼于突出专业特色,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突出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加强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职业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其课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既是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重要途径,又是指导高职课程设计的教育理念。该课程的设计思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紧密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本职业的活动为内容,力求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按茶艺馆工作要求,实现课程的设计(如图所示)。

  1.以“茶艺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该课程根据“茶艺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职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结合“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

  2.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无缝衔接设计课程。“茶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无缝衔接。各类茶叶的基础知识是茶叶冲泡的基础,同时,茶叶的冲泡必须依据各类茶叶的特性而定,这就使得有关茶叶的理论知识和茶叶的冲泡技能必须紧密结合,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一改其他岗位能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的做法,将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无缝衔接。

  3.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纳入课程设计。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岗位能力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相应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中,将国家职业标准纳入其中。

  1.依据“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教学实际实用”选取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应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遴选至分解,从教学之初的课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完成后的实践反馈,体现“理论必需够用”“实践实际实用”的原则,着力打造并不断深化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培养。

  2.根据“茶艺师”职业岗位要求补充教学内容。“茶艺基础”课程是一门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本职业的活动为内容,按茶艺馆工作内容选取教学内容,为实现学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相适应提供基础保证。

  3.基于“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茶、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艺服务的基本技能,还要能有效地完成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时,还要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力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4.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学内容。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通过一些知识拓展、提升的方式,增加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广度与深度,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茶艺基础”课程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依据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规律,循用了“模

  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的内容建设思路,将课程通过有效整合,拟为“3大课程模块+3大工作任务+9个工作项目”的课程内容体系(如表所示)。课程内容组织与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1.“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构建课程内容结构。“茶艺基础”涉及许多有关茶叶的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但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由于“茶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需要有机融合。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一改其他岗位能力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分开的做法,将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例如,在讲述各类茶的基本知识时,将各类茶叶的识别技能训练同时进行,与理论知识讲授融合;在各类茶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述后,根据茶叶的特点,立刻进行该类茶叶冲泡知识的讲授,并同时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茶叶推荐与推销理论知识讲述后,立刻进行茶叶推销的技能训练等等。注重理论的具体运用,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形成“理论—实训”统一的内容结构。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该课程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上,以“茶艺师”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为载体,力求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茶艺师”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为实现学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相适应提供基础保证。课程按照“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按三大模块组织教学内容,一是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各类茶及冲泡的基础知识,三是茶艺服务基础知识,全面涉及茶艺师需要掌握的有关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茶艺服务与产品销售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涵盖了目前市场上主要消费茶类的冲泡品饮方法以及名品茶的茶艺表演。

  3.理论够用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并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该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上,遵循高职教育基本要求,体现“理论够用”的原则,克服理论偏多、偏深的弊端,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性。例如,在各类茶叶的基础知识讲授中,只针对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中常涉及的各类茶最基础的知识进行讲授,而偏深的诸如各类茶叶的物理学特性则删掉。同时,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供知识内容供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4.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力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完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1.课程教学注重“教、学、做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所有教学均在实训室进行,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完全融合,让学生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

  2.实践教学分层次,构建“三段渐进”教学模式。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采取分层次的“三段渐进”模式,即将实践教学分三个阶段逐渐推进,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操作技能强化;第三阶段,通过校外实践或企业顶岗实习等,工学交替,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将知识技能进行实践运用,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转换,形成操作技能,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3.多渠道、多方式并存,建立“三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建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 “三结合”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茶艺基础”课程以茶艺服务的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操作技能环节,充分体现了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茶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人文情怀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校园茶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普及茶知识,开展茶文化活动,弘扬茶文化,俨然成了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为学生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特色,也是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有益补充。

  小小的一片茶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它们是人体必需并具有一定营养及功能的物质。茶是一种健康的天然饮料,喝茶有益健康是很多人越来越认同的事情,随着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许多同学越来越认识到喝茶的好处,认识到茶叶中的可以振奋精神,兴奋中枢;强化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强心活血,帮助消化等;茶多酚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解毒、抗辐射及防癌抗癌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茶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饮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养生价值,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1]喝茶是一件优雅的事情,经常喝茶之人身上都有一种恬静泰然的气质。可见,茶人受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另外,茶文化还涉及到一些戏曲、小说、诗词等等,其中可以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这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道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发扬传统美德等方面。茶道“五谛”的内涵:廉-清廉自律;美-崇尚美德;和-和睦相处;敬-敬人爱民;勤-勤劳朴实。[2]通过学习茶道文化,达到弘扬廉洁自律、勤劳朴实、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睦相处等传统美德。中国的茶道,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茶文化中蕴含的知识和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品位,让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染下,感悟到茶的清静之美,理解了今后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时都要泰然处之,才能正确的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茶文化,大学生会渐渐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地远离低俗和暴力,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茶的礼仪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孝、悌”。[3]通过对茶礼仪的学习,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礼仪,引导学生知礼、习礼、重礼,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和道德观来辐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茶味人生”,茶味入口时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像茶一样,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历风雨,人生如茶,有甘甜亦有苦涩,茶味不管有过怎样的甘甜与苦涩,终将归于平淡,正如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终不失质朴与平凡。

  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品德,提高内心素养,学习茶道、茶艺,能够让大学生更为系统地领略到祖国茶文化的内涵。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精神,[4]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启示大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功近利”,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茶,犹如君子,君子性情高洁,重情重义。品茶,就像和君子对话,学习君子的性情。我国从古至今十分崇尚君子的风骨,因此茶文化也推崇君子的高尚品德。大学生在接受茶文化的教育时,自然就会领悟到茶文化中所蕴涵的高尚品德,所以说,茶文化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修养。

  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对大学生起着多方位的教育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茶与健康”宣传活动,可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喝健康饮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定期邀请茶学专家开展“茶科学、茶文化”的专题讲座,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茶文化、茶历史,以及茶叶对人类的贡献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开展系列的茶艺、茶道表演及“以茶会友”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友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以茶艺社为载体,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以及开展茶艺技能大赛等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同学间交流、协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密切相连,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茶事活动,大学生感到提升很大、受益匪浅,同时学校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育人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

  普及茶文化知识,增强大学生对茶的了解。茶文化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添加,其中包含的内容,总是某个时代最推崇的、可以传承的文化。茶文化主要包含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尤其是儒家思想,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茶在被赋予了这些文化知识以外,还保存着自身的文化,即茶本身的知识。比如茶的原产地,茶的种类,以及每种茶本身带有的故事等。因此,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普及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课程,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体现。茶文化所包含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很多的领域。茶作为传播祖国文明的载体,在高校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可达到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联谊,增强同学之间友谊,增强团队和协作精神,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把茶文化渗入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中,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2.

  [2] 陈海菊.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

  [3] 王化.中华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

  [4] 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

  茶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茶叶鉴赏及其冲泡方法等相关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这门课程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其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操作等形式,来获得感性材料,在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去认知抽象的概念。E星体育官方网站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调动其全部感官、思维,在通过“尝试”,“对比”等方法来比较观察、动手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体验方式展开。

  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老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来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经历来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体验式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素是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机械教,学生接受多为被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之间的情感投入较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动,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对于相关问题可以实现情感与体验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指导相互融合共同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激发其学习的情感,有利促进其思考以及思维的发展[1]。

  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过分的强调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模式,过分的强调理论系统化。而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获取知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感受放在第一位,凸显学生是教学主体。茶艺课程是一门具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着如下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实习了将理论知识与一定的技术能力相融合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构建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赏色闻香、开汤品饮和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来体验到茶叶的品尝与鉴别以及冲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的教学基本实现像娱乐节目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并体验到学习带来快乐。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不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自己来获取答案的途径,最终实现知识的获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实践的锻炼,其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其日后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验的产生主要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着亲身的经历,因此,这样的切身感受对于体验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定教学场景和活动,来将学生的注意以及思维方式吸引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以自身体会,用心去检验”,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在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运用多媒w技术、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在茶艺课教学过程中,茶艺技能的掌握是这门课的重点内容,为此要着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茶艺资料根据茶艺师日常工作方式、内容等做好接待、准备、演示等,组织学生做好课堂上的礼仪接待、E星体育官方网站操作模仿、组织实施等相关环节,学生可以亲身的体验茶艺师的日常工作,其严格的按照茶艺师日常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从茶艺师具体工作开始,将茶的历史、利用、发现等相关的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对茶叶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茶艺方面的学习与体验、实践,在回到茶艺师日常工作中,利用在日常积累的茶相关知识、礼仪、文化等集中表现出来,实现对茶艺各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又能掌握茶艺基础知识[2]。

  本文以绿茶茶艺教学为例,结合体验式教学对课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组织。将茶艺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茶叶的鉴赏2)泡茶技巧的学习3)茶艺的表演。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穿着相应的服饰,再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茶室的氛围。老师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引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绿茶。首先老师展示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绿茶名品,引导学生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匀整度等特征对茶叶进行鉴赏,然后一起品饮这些绿茶。继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绿茶的品质特征及不同绿茶品种之间的区别。其次,对于泡茶环节老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茶具和用水,结合绿茶的冲泡特点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泡茶方法。最后,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学生自行编排茶艺表演内容,自主参与、体验,从中掌握相关茶艺技能。

  通过体验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茶艺课程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熟练掌握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

  茶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亦随其发展而衍生。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亦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所涉及到的领域亦越来越多。其中,茶文化的德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茶文化德育不同于普通德育课程,其内容更丰富,也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大学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课程,既是丰富德育课程的体现,也是推广、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很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思想,并且还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众多内涵,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于历史而言,茶文化因岁月的沉淀而彰显出厚重的历史感;于大众而言,茶文化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不管是对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影响,还是基于高雅的艺术与人们的精神追求,茶文化既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又有德育的作用。通过茶文化中的德育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人格、形成优秀品质的理想途径。在大学教学中,常常会以茶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将茶文化教学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德育工作。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唐代陆羽的《茶经》就有记载,茶因其“性俭”而适宜“精行俭德”的人。在《茶十德》中,也有关于茶的功德记载,其中包含着茶礼、茶道等博大精深的学问。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以茶寄情,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品茶既是一种高雅的消遣方式,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即以茶明志,彰显茶德。关于茶文化的德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茶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于其悠久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打磨后,今天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的瑰宝。许多人研究茶文化,深深被茶文化所吸引,在茶文化的领域里,探索各种各样的哲理、知识、艺术以及文化,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的理论具有广泛的渊源,而且包含多种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并且在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内均有诸多渗透,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人精神则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在大学思想教育中普及茶文化,则可以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最初的发现一路走到今天,茶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地人最喜欢的饮品之一。许多国家的茶文化都是通过中国的茶叶流传至世界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人由于酷爱喝茶,因此大大减少了酗酒的几率,身体更加健康,茶的保健功效亦毋庸置疑。中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而且口味地道,质量上乘,多远销海内外,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世界因茶而精彩,中国因茶而自豪。

  人们喜欢品茶,不仅是由于茶的味道,而且还因为茶可以提神,使人可以更加精力充沛。茶本源于自然,品茶则是一种与自然的交流。中国的茶道十分受到道家推崇,讲究天人合一,饮一杯茶,感悟人生。人生亦如这一杯茶般,有从热转凉的过程,也如这茶叶般起起伏伏,荡气回肠。许多失败都是暂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人要有成功的信念和奋斗的意识。这就是茶的修身养性,也十分适合在大学教育中开展,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坚定意志,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茶作为大众喜欢的饮品,其意义已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或保健品,而是以一种更加高级的形式出现。通过品茶来陶冶情操,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拥有更高的品味,无疑是很多人的向往。实际上,茶与中国的诸多领域学科息息相关,四通八达。君子饮茶,更能彰显翩翩君子之风;认真品茶,细细回味,亦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灵。品茶即品人生,缔造精彩的人生与高尚的人品分不开,茶之美德,恰恰是人之品德的最佳体现。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离不开茶文化,通过茶文化陶冶情操,形成纯洁、高尚的人性。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多人不怪”。茶文化中的茶礼是一门学问,也是礼仪中的精髓。以茶待客是中国人的好客之道,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关于泡茶有许多礼数,水好、茶好是关键,奉茶的茶具也通常十分精美,与茶叶的质量相得益彰。而且,如何端茶,倒茶也关系到礼貌。中国的茶礼是一种人情往来,也是修养的体现,与做人息息相关。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教育,是提倡大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端茶、泡茶等一系列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谦谦君子作风,文明有礼。

  通过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茶文化包罗万象,如何有效促进思想教育,尚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开展,方能逐渐形成效果。现代大学生很有主见,而且十分有个性,在追求梦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