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3 17:05:29 浏览:
茶者,雅称茗,茶,源于文化,又自成文化。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茶的历史已超过三千年,悠悠千载,岁月如歌,茶被赋予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它本来的面目,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茶虽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但是茶已经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不仅仅作为一种饮料简单存在,与琴棋书画一样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成为了一种修养、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境界
茶传入欧洲时,与咖啡展开了一次较量,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年代,一些人认为茶与咖啡一样,久饮多饮会上瘾,对身体有害。E星体育官网国王决定用人来作实验。正巧有一对孪生兄弟犯有死罪关在牢里,国王便命哥哥每天饮五杯茶,弟弟每天饮五杯咖啡,直到病死。结果哥哥活到87岁,弟弟活到83岁。从此饮茶之风在瑞典普及开来,推动了饮茶习俗在欧洲的风行。
数千年来,人们用文言文、白话文,为茶礼赞,孕育出灿烂的茶文化。从座位物质本体的茶业,到古朴典雅的茶具、精致优雅的茶楼,以及给人精神享受的茶诗、茶书、茶画,还有渗透到人民精神中的种种茶俗礼仪,都是茶文化所涵盖的内容,茶文化包括了茶,又包括了饮茶之人,更包括了茶饮本身行为以及茶人所成就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上的成功。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名,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现象,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发展体系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中国古代众多的文人雅士和士大夫对茶和茶文化的倾心和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给塑造中国茶文化的内在品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这种特定的茶文化有对文人、士大夫的内在性格与精神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者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古代文化的发展,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我国,凡是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以茶待客、以茶代酒,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贩卒,平民百姓,莫不以茶为礼,无不以茶为好。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与婚礼、祭祀、宗教、歌舞、戏曲、美术、小说等有者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于是,茶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晏,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唐朝时期,疆域广阔,对重对外交往。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等有关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时以僧侣、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
元朝时,北方民族虽然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钟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炼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钟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璞归真。
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十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总而言之,中国人的日常饮料,茶是老大中的老大,不管可乐雪碧怎么时尚,也不管咖啡洋酒多么时髦,对我孟中国人来讲,茶,是我们待客之首选饮品,中国人的传统礼俗无非就是两句话: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好茶。